Peter Thiel :勿因恐惧上大学(下)

   
2015-02-21

Peter Thiel :勿因恐惧上大学(下)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未来只剩下资讯科技了吗?

 

2010 年五月,WIRED 杂志以「Geek Power」作为封面故事,而封面上的两个人正是 Bill Gates 与 Mark Zuckerberg—他们是有志创业者的榜样,因为种种原因,大家所熟知的创业热潮,有极为夸张的比例是聚集在资讯科技领域。于是有人问 Peter Thiel,难道我们的未来只剩下电脑与网路值得投入吗?

 

Peter Thiel 解释,过去四十年的科技发明故事大多围绕在位元(bits)和原子(atoms)之间,位元如电脑、网路、行动网路(mobile internet);原子则是像运输、火箭、医药等等。然而在 1970 年代,当人们谈到「科技」这个词时,所指的范围是很广大的,航空、农业等等都包含在内3,而今日我们提到科技,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资讯科技,「当我们说要投资生命科技公司,人们会以为那是一个不同于『科技』类别的领域。」Peter Thiel 认为,「科技」这个词似乎被窄化了。

 

但是在被问到「为何」这件事会发生,Peter Thiel 也承认,谈论原因比谈论事实要困难得多。他说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应该与监管有关,资讯科技的法规发展较航太、医药和农业等等都来得晚,也比较没那么多。而另一个比较根本的技术理由则是,其他领域的发展似乎逐渐慢下来或是碰触到极限了。

 

此外,歷史本身就是个因素,某一个领域的成功歷史会鼓舞人们不断投入,相反地,某个领域如果充满了(相对)失败的前例,某些程度上会阻碍人们投入的意愿。举例还说,您可能会奉劝自己的小孩别投入核能工程技术的研究,因为这项产业受到高度规范,未来会兴建的核能发电厂可能也不多⋯⋯ 生技领域虽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仍旧充满太多的挑战。

 

最后,Peter Thiel 提到,还有第四个与商业面较为相关的因素。关于发明,歷史上很多时候,发明家从自己的发明中获得的并不多。例如现代交流电发明人特斯拉,他的方法比爱迪生更好,但赚大钱的是后者,特斯拉本人却在穷困潦倒中过世;莱特兄弟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航空技术赚到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财富。可是软体有点不一样,Peter Thiel 认为个体经济学在软体上运作得不错,你可以很快的让新软体规模化、获得高利润、使用者採用速度快、黏度高⋯⋯ 这些都是软体与其他领域不太一样的地方。

 

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Peter Thiel 说,就让世人再看到另一个榜样就行了。例如 Elon Musk,他的 SpaceX 与 Tesla 都是在做过去被人认为不热门但却很重要的事。Peter Thiel 说自己曾在 2008 年问 Elon Musk:上一家成功的美国汽车公司出现在何时?答案是 1941 年的 Jeep。所以如果这个领域已经有 67 年没有出现过成功的公司,显然做这件事不会被认为是好主意,不过当时 Elon Musk 的态度却是:如今是时候再出现一家成功的汽车公司了。而 Tesla 如今虽然仍在发展中,但已经可以被称为是自 Jeep 以来最成功的汽车公司了。

 

Peter Thiel 说他相信,一旦出现成功的例子,创新资源大多投入到资讯科技的模式就会改变。

 

 上一篇:Peter Thiel :勿因恐惧上大学(上)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