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孤独? 从改善交友惯性做起

   
2014-11-17

 

 

饱足感和安全感都与生存有直接的关连,所以大脑会想尽办法获得这些情绪。那么亲密感呢?大脑也会拼命填补亲密感吗?

 

 

根据研究,生理需求获得满足,但缺乏与他人互动关係的孩子,和亲密需求充分获得满足的孩子相比,生存机率大幅降低不少。

 


 
三种扭曲的人际关係惯性


 
人天生就有亲密需求,而想要满足这份需求的欲望,成为建立人际关係的主要动力,只是每个人採取的方法不尽相同。
 


幼年时期使用的方法,在长大成人之后会延续成为亲密感的取得方式,而每个人使用不同方法所产生的差异,也会在相处的模式中凸显出来。相较于亲密需求获得满足的人,在幼年无法充分取得「亲密感」的人,对于亲密感的取得方式会产生扭曲,人际关係也会反覆出现问题。扭曲的亲密感追求方式有三种:
 

 

一、渴求型:

 

对亲密感极度渴求,一有机会就会扑向它,彷彿饿了好几天没吃饭一样,狼吞虎嚥的塞进过量食物,最后消化系统不堪负荷而出现问题。例如只要一谈起感情,就十分担心对方会不会离开。为了让自己安心,採取紧迫盯人的方式,时时刻刻打电话给对方,确认再确认,同时不断要求对方表现出关怀和爱意。这就像暴饮暴食一样,过度的亲密需求最后会导致人际关係破裂。问题出自不懂得从容不迫的获得并享受亲密感。

 

 

总结渴求型所形成的人际关係惯性,包括:

1. 过度渴求对方的关注。

2. 担心被抛弃,时时想要确认爱意。
3. 无条件盲从对方,过度依赖。
4. 没有定见,一律遵从对方的意见,想要成为对方的附属品。
 

 


二、放弃型:
 

这种类型的人了解自己的亲密需求,想要认识别人、与人交往,也希望参加聚会,却裹足不前。原因是他们曾经尝试获得亲密感,但因为失败而留下创伤,于是不敢贸然再次追求。

 

 

亲密感放弃型的人,内心的想法是:「我虽然很想和别人好好相处,但肯定会失败。这样一来我会很受伤,最好还是放弃吧!」,极度缺乏安全感,处在众人当中会紧张得无法言语,也不敢与人有视线上的交集。但他们内心有很强烈的欲望,希望亲近别人,只不过最后选择放弃。
 


亲密感放弃型的另一种表现型态,就是一旦察觉彼此关係变得亲密,就会心生畏惧而逃离。这样的人虽然强烈希望获得亲密感,却会在即将如愿时选择放弃。他们期待拥有深度的亲密感,但另一方面也为此感到恐惧,于是选择在被伤害之前,先离开对方。
 
放弃型所形成的人际关係惯性有:
1. 认为无论到哪里都无法融入群体。
2. 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3. 认为自己与众不同。
4. 经常出现疏离感。
5. 觉得如果别人了解真正的自己,就会离弃自己。
6. 自认为有很多缺陷。
 

 


三、拒绝型:


这类型的人否认内心有亲密需求,就像厌食症患者忽略并否定飢饿感一样,甚至认为亲密感会妨碍自己的成功。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亲密感无法获得满足,导致出现这种「亲密无感症」。

 

 

这类型的人也有可能和亲密感放弃型的人一样,曾经尝试追求亲密感,却因为失败而受挫。如果说亲密感放弃型是消极被动的放弃自身需求,那么亲密感拒绝型就是积极主动的否定并排斥亲密需求。
 


「我喜欢一个人,与别人相处我觉得很累,工作就是我的朋友。我想要在没有人的地方独居生活。」会说出这种话的人就是属于亲密感拒绝型。但这样的人并非没有亲密需求,而是在自欺欺人。即使从工作中获得成功,他们内心深处还是会感到空虚惆怅。
 


拒绝型所形成的人际关係惯性则有:
1. 经常怀疑对方的意图,不相信任何人。
2. 对于别人的想法毫不在意,以自我为中心行动。
3. 公事公办,只专注于与工作有关的事。
4. 出现所谓王子病和公主病的行为举止,不体谅别人,给人自私的感觉。
 


 

 

脱离扭曲的亲密关係


如果你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因为反覆的人际关係惯性而受伤,想要脱离对自己造成阻碍并带来伤害的习惯,唯一的方法就是培养新的习惯。
 


第一步是先了解本身所拥有的人际关係惯性,这样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该如何改变方向。但是要察觉自身的人际关係惯性并不容易,即使别人十分清楚你的惯性行为和说话语气,当事人却很难看清自己在人际关係中有哪些反覆的习惯。
 
请环顾身边的人,想想看:他们是怎样的人?愿意为你付出的人有多少?经常命令你,要求你照着他们意思做的人多不多?是否有虐待你、折磨你的人?接着进一步回溯过去:你小时候认为重要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的人多半具备了哪些特质?你发现什么共同点了吗?藉由这个步骤,能够找出自己拥有的惯性。

 

 

如果这样还不够,请想想对你来说印象深刻的人有哪些共同之处。闭上眼睛去想,从年幼时期的人际关係中寻找是否有被伤害的经验,尤其是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回想那些被他们伤害的经验。除此之外,也试着回想年幼时和父母之间的关係,以及当时感受到的情绪。检视当时是否重复出现某种人际关係惯性,同时和现在的人际关係模式做比较。
 


是否有反覆出现的习惯?是否发现受伤的原因都是一样的?或者,是否发现因为害怕受伤,而无法敞开心房的自己?


 
请看看过去你拥有的错误习惯,是属于渴求型、放弃型,还是拒绝型?如果想要从扭曲的人际关係惯性中脱困,就必须找出并改变成与那种惯性相反的思考和行为。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寻找证据,证明现有的人际关係惯性是「不正确的」。

 



习惯正面的全新关係


所谓的第一印象,许多人觉得很重要,也有人相信一见钟情是真爱。一见钟情给人相当浪漫和命中注定的感觉,但事实上必须格外小心,因为那有可能只是「对方正好符合自己过去的感情习惯」,是大脑发出的一种讯号,目的是为了延续自己原有的人际关係惯性。

 

 

担心被抛弃的人,或依赖心强的渴求型的人,很可能无意中被忽视自己、强势打压自己意见的人吸引,于是情感上容易对这样的人一见钟情。但是为了改变习惯,必须努力试着接触能接受你意见的人,即使有点陌生,不太合乎你过去的惯性,也要试着接近真正懂得尊敬你的人、给你稳定感的人、有困难时愿意在身边帮助你的人,以及愿意聆听你意见的人。

认识异性时,即使对方和你的理想条件相差甚远,也尽量多见几次面,试着习惯不同类型的人。这不是要求你一定要喜欢对方,而是让你避免因为不习惯而错过好机会。重要的是熟悉与你本身习惯相反的关係。放弃型和拒绝型的人也一样,应该接触对你有兴趣、愿意主动亲近你的人,不要让机会熘走。对于身陷情绪惯性陷阱的人来说,瞬间的感性吸引力,不如理性的判断来得重要。请试着理性评估,让对你有益的人围绕在你的身边。遇到困难时,诚实说出来,向他们寻求帮助。这种新关係便能创造全新的人际关係习惯。

 

 

受人际关係所扰的人,经常会说这样的话:「真不知道我怎么老是吸引那种人?那样的人就是会一直招惹我,我有什么办法?」这种说法没错。接近你的人不一定是你主动选择的人,但最后是什么样的人留在你身边,必然是你自己的选择。年纪小的时候,只能被动接受身边的人,但长大后的你是有选择权的。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