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脸书给了品牌发声管道...

   
2015-03-09

当脸书给了品牌发声管道...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目前,社会化行销已经歷和正在经歷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种进步,也是互相交织的。也许有些公司直接到了第三阶段,却对「社会化行销」一筹莫展。

 

 

第一阶段:企业被赋予媒体属性

 

当新浪微博崭露头角,很多企业都有的感受是:「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发声管道。」

 

企业拥有自媒体平臺,促使对外传播由「协力厂商话语权垄断」走向「自我开放性的表述」。资讯的自由度与流动率有了质变。于是,很多企业都试图充分运用新浪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对外传播企业的各种正面资讯。

 

这个阶段,社会化行销聚焦于发挥企业的「媒体属性」。正如《Here comes everybody》一书所言: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是媒体业务,因为无论公司做什么,其业务都倚赖于对两个受众群体的资讯管理:公司雇员和整个世界。企业的媒体属性被激发,它们也逐渐意识到:要用讲故事的方法塑造品牌。借助社会化媒体,讲故事的方式也不再仅仅是「文字配图」,微电影、短视频……,只要是能想到的方式,都能在社会化媒体上充分展现。

 

 

第二阶段:互动进阶至社群

 

当社会化媒体引致资讯爆炸,资讯的「保鲜度」分秒必争时,不少企业开始意识到社会化行销的核心是「社会化」(social)。它们开始注重social listening(社会化聆听),进行社会化媒体的声量、舆情监测,或运用社会化媒体平臺做客服等。它们越发注重和粉丝的互动,并把社会化媒体交给粉丝,为粉丝打造社会化平臺,和粉丝建立一种社会化关係。

 

社会化媒体的最大魅力不仅仅在资讯的自主发佈。新大陆是和用户进行零距离、全方位的接触。通过互动,产生了很多红利。比如:更有效地洞察目标消费群细化到具体的行为、心理特徵。「口碑传播」成了很多企业竞相追求的传播方式。品牌主们发现:通过社交媒体聚集的粉丝,可以成为企业的传播大使。当然,也可以成为企业的负能量引爆源。

 

和粉丝建立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化关係,让粉丝之间彼此相连,最终形成社群。这个社群一方面因企业的品牌理念融合;另一方面又「去品牌化」,让粉丝们自发地可以在这个社群里做着基于自己共同兴趣点的事。如雷贯耳的案例就是:小米手机。

 

 

第三阶段:销售转换、财物价值

 

移动互联网的大行其道,让企业感受到,社会化媒体已不仅仅只有「媒体」和「社群」的属性,它可以和业务融合,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

 

优秀的「社会化行销战役」(campaign)为是否有效到达目标消费群,从而实现销售转换?它的财务价值在哪里?怎么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整合用户和企业线上上、线下的各个接触点,形成全方位的用户体验?这需要社会化行销团队和其它业务部门紧密合作。

 

这也把一个过去很难推进的现实问题,再一次地摆上了桌面:市场行销(包括社会化行销)只是孤立于具体业务部门之外,负责推广产品的吗?企业如何实现整合行销?

 

虽然这几年把「大数据」喊地妇孺皆知,但还是很少看到企业案例,通过分析社交媒体的资料,进行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社会化客户关係管理。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