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辛揭弊!等不到病床的真相

   
2014-09-14

秘辛揭弊!等不到病床的真相 | 文章内置图片

 

「等病床」早已成为台湾医疗危机之一,台大每五位急诊转住院病人,就有一人等超过两天,甚至成为常态,究竟是哪些原因,让我们在急诊室面临生死关头时,等不到病床?

 

一个寻常的星期三,许先生的母亲因为急性败血症,被送到台北市中心一家医学中心急诊室。高龄七十五岁的老妈妈发高烧、肚子绞痛,到最后意识不清无法问诊,医师认定许妈妈必须最优先处理,不断加强抗生素的剂量,而且也应该赶紧入院,避免在人山人海的急诊室增加感染风险。但是,危急的许妈妈却仍然在三天后,才得以住进内科加护病房。

 

急诊室乱象

根据健保署网站统计,在急诊转住院案件数中、等待住院超过48小时。

 

民国六十几年,台大就有急诊室爆满的现象,那时病床很少,可说是资源不够,如今病床数规模多了三、四倍,还是无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想来台大看病。

 

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颜瑞昇说,有时,我们明明已经通报急诊室没推床了,救护车仍把病人载过来,原因是病人坚持要到台大。然后,病人没病床躺,只好躺在救护车担架上,救护车也离不开。

 

要解决这个陈年问题,必须靠整个体制来推动。政府要强制分级转诊,民众也要改变观念。

 

原因一:大医院的迷思,不管轻重症都来报到,转诊出去仅千分之二

台湾每千人有6.9张病床,虽比不上日本、韩国、德国,但远高于OECD国家(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平均的5.05张,也高于世界中位数的2.2张。

 

「病床数绝对够,还满出来!」台湾急诊管理学会理事长、林口长庚医院急诊部主任陈日昌说,全国四百家医院,造成急诊等床问题约十五家,而医学中心病房则多被重症者使用,因为重症者住院较久,病床周转率低,造成供需失衡。

 

陈日昌认为,病人集中到医学中心,是信任度问题,也就是迷信大医院,不管轻、重症都往大医院挤。大医院急诊转出的病患仅千分之二或三,而且好说歹说用尽说服手段,仍然转不出去,「不能怪民众,如果没有限制,大家当然希望待在一个能让他安心的地方,所以很难解决。」陈日昌说。

 

原因二:地区医院萎缩,中小型医院生存不易,病房闲置严重

同一种病,医学中心的医师诊疗费、药师费的健保给付较高;同样做电脑断层扫描,地区医院获得的给付低。但地方性医院本来就要用更高的薪水才能找到医师,结果因给付低,赚钱更困难,过去几年,中小型医院处于赔钱状态,失去和医学中心的竞争力,造成病人流失、病房闲置情况。

 

原因三:医院也挑病人,怕亏钱、惹医疗纠纷,多重慢性病人等床最难

「急诊无法转去楼上病房的病人,很多是因为会亏钱,或治不好了。」不少医学中心急诊医师坦承,在急诊待床很久的病人,不少是穷、老或诸病缠身。

 

没错,医院挑病人已是常态。其一是经济因素,一位财团法人医学中心医师透露,部分医院分配病房会看科别的绩效利润,利润较高是医材,因此会使用到医材的心导管手术或骨科病患,就容易住到院。也有医界大老指出,医院会拉长住院时间,有时是因病人快好了,健保支出较少,病人又好照顾。

 

其次,医疗专科分科太细,多重症状的急诊病人就不容易被某专科医师收住院,即使有病床,仍不收病人。

 

原因四:健保俗搁大碗,台湾住院相对便宜,医疗险滥用推波助澜

身兼急诊医学会壅塞小组召集人的方震中指出,台湾民众住院时间比欧美国家长,因欧美住院费用昂贵,譬如美国普通病房每天就要一千美元(约新台币三万元),美国病人出院后,再派护理师去居家照护,比住院便宜许多。但台湾情况相反,每日住院顶多自付数千元,病人把医院当作照护的机构。

 

不少医师坦言,大家愿意住院,甚至宁愿待在急诊室候床,是因为在医院可以得到照顾,回家以后可能无法获得较好的照顾。

 

商业性医疗险,也让病人在「多住多赚」考量下,不急着出院。刘育志指出,商业医疗险常会推销「住院日额给付」或「实支实付」,被大量滥用,尤其住加护病房不必请看护,转普通病房日额变少,家属就不愿转出去,导致加护病房塞床。

 

平心而论,能否出院的所有责任放在医师或病人都不对,例如健保署应设防弊机制,在医院通知出院的一定期限,若病人不理会,可以考虑停止给付。

 

(本文节录自今周刊)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