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么?大脑天生爱偷懒!

   
2014-11-11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之所以会产生习惯,是因为大脑有「好逸恶劳」的本能,总是找方法减少负荷,尽量将所有例行动作变成习惯。养成习惯的关键在于让大脑建立「习惯迴路」,习惯迴路是由提示讯号、惯性行为、奖励3个部份组成的循环。

 

 

提示讯号意指透过五官感受,让大脑接收到启动习惯模式的讯息,然后产生惯性行为,并因此获得喜悦、成就感等奖励,期待再度获得。只要让这套迴路持续运转,就能强化在大脑中的印象,变成不用思考太多就会做的习惯。

 

 

以晨跑为例,许多人都想早起晨跑,却总是起不来。这时,可先设定一个简单的提示。例如,用慢跑时听的音乐当成闹钟铃声、把慢跑衣物放在床边伸手可及之处等,让大脑一醒来就接收到启动晨跑习惯模式的讯号。再搭配具体明确的奖酬,让脑内啡因为晨跑产生的愉悦加速分泌,使大脑记下这过程,并期待下次再发生。例如,跑完后喝一杯新鲜果汁、中午吃一顿大餐、记录慢跑里程数使自己充满成就感等。

 

 

同时,若想培养出好习惯,「比起完成度,现在的你,需要的是持续力,」日本精神科医师暨医学博士西多昌规指出。

 

 

要养成持续力,可拉长时间轴思考。只要每天投入一点点,3、5年累积下来,都能获得很大的突破。具体步骤则可分为两阶段:

 

1. 降低行为的难度

 

例如,不要想着等週末再来大扫除,先从每天下班回家就整理15分钟做起。这样不仅能养成每天整理的习惯,週末打扫也不会觉得很费力。

 

万一加班太晚,回家后只想尽快休息也可以选择事后补救方案。例如隔天早上出门前,先花5~10分钟完成,也可以改成隔天下班就打扫20~30分钟,透过事后补做或隔天加倍的方式,把「必须每天做」的难度降低。如此,就不会有「反正昨天已经破功,今天就算了」的心态,让即将养成的好习惯中断。

 

 

 

2. 达到某个程度即自我奖励

 

例如希望每天都能慢跑,就算因为偷懒或是其他原因少跑2天,也完成一半以上的天数。这时不要苛责自己「怎么这么简单都做不好」,而是肯定「有做到一半真好」。就算刚开始每週只跑了1、2天,也要正向思考「起码不是毫无进展,下週要再加油一点」。

 

 

 

习惯养成4阶段

 

日本习惯化顾问公司董事长吉川武士指出,一个行为习惯的建立大约要30天,养成期间会经歷反抗期、不稳定期、稳定期及倦怠期4阶段,切记不求快、不求多。

 

 

1. 反抗期

马上没劲、三分钟热度

计划太勉强,中途想放弃

 

*对策:

以「婴儿学步」开始:细分时间与步骤,设定可「每天」执行的难度

动手记录:将行动量化、视觉化,避免单凭感觉混过去,总之撑下去!

 

 

 

2. 不稳定期

因加班或饭局导致间断

预定时间插入其他事而荒废

 

*对策:

模式化:固定模式,培养身心节奏感

设定例外规则:弹性应对,减少执行压力

设定「持续开关」:以奖励、仪式或被监督来增强动力,如吃大餐、香氛、公告

 

 

 

3. 稳定期

身心感觉舒适,逐渐稳健进行中

 

*对策:

遵守先前模式享受小成长:观察before & after纪录,感受早起带来的效益

 

 

4. 倦怠期

因为一成不变,提不起劲

感受不到意义,失去热情

 

*对策:

制造新鲜感:换个场所或活动,打破单调

拟定下一个目标:行动进行到8成时,最适合加入新习惯,提供持续下去的动力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