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破坏?Uber对计程车的进击

   
2014-12-07

创新?破坏?Uber对计程车的进击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Uber大张旗鼓扩展全球36个国家,与各国计程车司机的争议也愈演愈烈。最近跟台湾的计程车司机摃上,不仅台北市计程车客运商业同业公会走上街头包围交通部,交通部也研拟要修法管制「白牌计程车」。Uber面临在地化的问题,不了解台湾极其复杂的计程车生态,将全球化的服务一体适用,与其用「破坏式创新」来形容Uber所提供的服务,不如说Uber游走灰色地带,企图用人性垄断市场,才让计程车业这么跳脚。

 

 

Uber到底是不是计程车?

 

Uber台北总经理顾立楷指出,「Uber使用的是合法的租赁车公司,租赁车在台湾已行之有年,Uber的创新之处在于让订车更有效率,提供司机弹性的载客模式,随时可选择上线或下线。」

 

 

面对最近一连串的争议,「希望把焦点放在司机和乘客,带给客人更好、更便宜的服务。」从Uber观点来看,Uber只是媒合平台,要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解决租赁车在接机、包车业务空档时的空车问题,让司机可以赚得更多。

 

 

不过,在计程车业者的眼中,Uber就是违法的「白牌计程车」。因为一般的租赁车是日租车,但租赁车通常不适用计算距离收费的「趟租」。

 

 

Uber没有装跳表机,在目前的法律认定上不算是计程车,但是收费模式的确是按「距离」收费,却可以不受限计程车所有的法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Uber在台湾会引起这么大争议的原因。而交通部官员被计程车公会包围后,才发现法规已跟不上科技的速度,兹事体大,于是喊出要修法。

 

 

计程车司机上街头的原因:Uber也攻平价车

 

一名了解计程车生态圈的供应商透露,自从捷运信义线通车后,计程车司机的载客率下降40%,空车率变高。而Uber游走灰色边缘,招募租赁车司机及一般人,提供与计程车司机相同的距离计费服务,抢食计程车司机生存日益困难的市场,把A市场(租赁业)的人挪移到B市场(计程车业)抢工作。一开始主打宾士车,也让Uber的客群锁定身份地位或想包装自己的顶端客群,刚好也是常搭计程车的族群。

 

 

Uber进军台湾一周年,为什么之前计程车司机不抗议?台湾大车队行销企划部经理黄韦寰指出,「Uber一开始採高级车策略,价钱也比一般车高出100-200元,业者们其实乐观其成。」Uber原本主打宾士车,后来也攻平价车,使用休旅车和一般车。黄韦寰说,「攻平价车我们没有意见,但是台北跳表费是70元,Uber却降价为50元,并非公平竞争,实测Uber和台湾大车队同样的距离,价钱却相差不到10元。」

 

 

此外,Uber用「不搭小黄,改搭 Uber」宣传口号,指名计程车业,也让业者觉得很「挑衅」。不过,计程车司机的抗议意外带来Uber的成长,顾立楷说,「这次争议也让我们得到知名度,这星期新加入的会员,成长率是10倍,伦敦Uber在计程车司机抗议后,会员也增加8倍。」

 

 

Uber模式对计程车产业有助益吗?

 

过去也有许多创新服务,当初台湾大车队进入市场时也为计程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让很多司机开始穿衬衫,5年左右就会换车,提升服务品质。而Easy Taxi也是国外来的公司,却没有让计程车业造成反弹,是因为这类叫车App是在合作中竞争,以科技让计程车司机有额外收入,一名Easy Taxi司机陈先生指出,每天都能增加300-400元收入,又能降低计程车的空车率。

 

 

Uber试图搅乱生态体系的同时,是否真的对计程车产业有所助益?让计程车产业向上提升,解决空车率的问题?但目前Uber使用租赁业者的车子,未来生意若供不应求,租赁业者势必要买进更多新车因应,汽车有增无减。

 

 

当计程车司机赚不到钱,也许会加入Uber,既不用拿执照登记,遵守规定,也不用自己买车靠行,纽约的计程车司机加入Uber之后,收入从300美金变成700美金,以人性来说,投入Uber的怀抱是当然的选择。

 

 

一般人认为Uber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及小型车行,但因为工会和小型车行的司机,劳健保都被绑定,不容易跳槽。业内人士分析,Uber影响最大的将是大台北地区的10家车队的司机,台湾大车队及大都会恐怕是首当其冲。

 

 

值得思考的是,Uber的低价策略和Easy Taxi的免费模式真的能为他们赚进收入吗?其他业者能复制吗?抢进计程车业市场很花钱,业内人士分析,在台北要达到1万台计程车的量才能达到经济规模,从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获利。而要达到1万台规模,至少要花3、4000万。先烧钱抢下市占率之后,再从用户量衍生出获利模式,这样的模式也要看新进者的口袋够不够深。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