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们」变成「我们」的领导术

   
2013-06-21

罗吉甫专栏

中国歷史上名将如云,能够懂兵法、写兵书、会打仗、有领导力、得人心的将军,却不多见。战国时代的名将——吴起,就是少有的文武全才。

吴起懂作战兵法,也懂领导心法。他贵为高级将领,却没有架子,表现出平民化的风格。士兵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士兵穿什么,他就穿什么。他睡觉不垫席子,行军不坐马车,甚至于背着军粮行军,和小兵同甘共苦。
死亡之吻 为士兵吸吮脓疮

最动人的表现是这一段:有一名士兵长痈疮,吴起不嫌脏,亲口为他吸吮脓水。士兵的母亲听说之后放声大哭。旁人不解,问说:「你儿子只是个无名小卒,大将军为他亲口吸出脓水,为什么要哭呢?」那位母亲说:「不是这样啊。儿子的父亲以前也得了同样的病,吴将军同样为他吸吮痈疮,他的父亲在战场上拼了老命,以致死在敌人手里。吴将军今天又来吸我儿子的痈疮,我不知道他可能会死在哪里,所以我才哭。」

有人以「死亡之吻」来形容吴起的吸吮,这形容非常贴切。被吴起吸吮过伤口,岂能不感动而效命?带兵也带心,这是吴起厉害的地方。何以我们会认定这是领导术,而不是发自真心的仁慈表现?主要是吴起的形象。他曾经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竟然杀了妻子,求取职务,这样看重功名利禄,似乎不是会为士兵吸脓的人;更何况这种举动非常人所能为,所以被视为一种策略。这个策略的重点是,把「你们」化为「我们」,变成命运共同体。
风灾失言 重创总统声望

若说把「你们」转化为「我们」,是领导的心法。那么把「我们」推出去变成「你们」、「他们」便是错误的作法。八八水灾重创台湾,也重创总统马英九的声望。在一连串不得体的谈话、行为之中,尤以「他们」风波,最惹人争议。

英国「独立电视台」(ITV)记者访问马英九,为何这次水患如此严重?马英九用英文回覆说,主要是灾民住在危险区,本该撤离却未离开。「这个区域是许多年来第一次遇到,这就是为何他们(灾民)没有充分准备,如果他们有准备,应该早点撤离,就是因为他们还待在家里,但是却没有理解到这次灾害的严重性。」马英九不但把所有责任撇清,且在英文回答里连用6个「they」,以致被舆论骂惨了。

马英九这样说有错吗?如果该撤离的都撤离了,灾区就不会有人受困或丧命。表面上逻辑没错,情感面却不适切。已经给人「同理心」不够的马英九,这回以国家元首身分发言,竟区分你我他,缺乏民胞物与的情怀,是以为人所诟病。

有些企业主管取消个人办公室隔间,他们岂真喜欢与部属平起平坐?主要是制造亲民形象。但有人主张主管应该和下属保持距离,要有神秘感,要有威严。然而有威严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冰冷感,而平民化也不是和大家搅和在一起,更不是主管和部属吃喝嫖赌,令威严尽失,丑态百出。
搏感情 要拿捏分寸

近日有学者指责校长在毕业典礼的扮装秀,有失身分。是耶非耶?要看分寸拿捏。若能拉近彼此距离,脱下平日严肃不可亲的面具,有何不可?反之,若言行轻浮,则整天西装笔挺、道貌岸然又有何用?

业绩好的业务员,推销商品,靠的不是叽叽喳喳、自卖自夸,而是藉着聊天话家常,寻求和客户的经验或感情交集,以共通话题拉拢客户,产生「我们是同一国」的心理,这样就比较有说服力,毕竟情感诉求较有力量。这也是「搏感情」的心法。
得到民心拥戴 不是必胜保证

但是得到民心拥戴,不是团队必胜的保证。本来天下没有必定如何如何的道理,但所有励志书、行销指导、作战准则都在强调,只要如何就一定赢。殊不知不合实情。

汉朝着名飞将军李广,和吴起一样,是得民心的英雄。他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不独享;和士兵一起吃饭,有兵还渴,他就不喝;有兵还饿,他就不吃。他对士兵宽厚,士兵爱戴他,乐于效死。但李广治军宽松,部队纪律差,行军不列队、宿营不设岗哨,平时也不练兵,违反治军严谨的原则,真的打起仗来,肯定打不赢。李广终其一生未能封侯,后人同情他运气不好,其实和他治军不严大有关係。可见上下一心,命运相繫,不是必胜保证,事情的道理不可过于简化。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