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业与不定业 用祈祷种下形塑未来的因子

   
2016-06-25

【图文提供/魅丽杂志】

 

定业与不定业 用祈祷种下形塑未来的因子 | 文章内置图片

 

 

定业与不定业  用祈祷种下形塑未来的因子

 

这一期《魅丽》谈的是祈祷,也很好奇道家用什么样的心念看待祈祷?因为好像很少听到道家祈祷,于是就这期主题请教了紫严导师。

 

紫严导师回答,道家没有祷告的形式,但道教崇尚自然与星宿,有祈福与科仪,会跟星宿祷告。对于祈祷他的看法是:「祷告是一种连结或互动的技巧与方式。越远古的时代,人类越容易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存在,或是神的存在,最初祷告的出发点,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欲望或脆弱,包括期待,也是欲望的一部分。当人不知未来会如何,迷惘无助时,就会祷告,远古的人认为祷告是跟神沟通的方式,希望跟神产生连结与互动。」

 

 

定业与不定业 用祈祷种下形塑未来的因子 | 文章内置图片

 

 

定业或不定业  一切事物都有因果定律

 

宗教出现之后,很多仪式也是从这样的技巧衍生:「古人祷告发现有些事情会成,会有神蹟出现,祈雨会有雨,祈求作物会有作物,当冥冥中这个力量让愿望成真之后,人就会想答谢,于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神,也许是食物,也许是牲畜,甚至可能是性命。这都是古人认为最珍贵的事物,于是这个感谢成为很多祈祷仪式的起源,但古人不知道的是,冥冥中的力量自有平衡,神不需要这些东西。」

 

冥冥中的力量自有平衡,那么心想事成,是注定会成还是因为祷告让它成的?紫严导师说:「不一定,因果定律上来说,不管任何世界、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因果定律,因果中有分定业跟不定业,如果是定业,祷告效果就不大,如果是不定业,也就是尚未成形,结局可逆,这时候祈祷就有可能产生效果,因为祷告自会产生另外一股力量注入,形塑结局。」

 

 

定业与不定业 用祈祷种下形塑未来的因子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瞭解前世今生  不应为了好奇是为了认识自己

 

什么是定业,什么又是不定业?「人生定业的部分并不多,大概占两成,什么是定业,例如我们的父母,这不可逆转;绝大部分的人生还是不定业,定业不管比例多重也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三十,不然根本这一世不必来当人。当然有极少数的人是带着任务来的,会有比较多定业,但只要投身为人,就会有很多不定业。」

 

这个问题引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紫严导师说:「人为什么会来,就是要让你转变与成长,这些就是不定业,而如果刻意改变定业,产生的蝴蝶效应会非常大,是很可怕的事情,还有,不定业不管怎样也无法改变定业。」

 

很多人喜欢问前世,知道了前世的因果,对这一世的不定业有改变吗?紫严导师回答:「有,会改变。虽然许多人想要知道前世今生来疗伤,但我不推崇讲前世今生,因为有人听了会说自己这一世要来还债,这是错误的认知。没有人来这一世是为了还债,只是来还债的话那不必当人,当牛当猪还更多。还债是什么,双方不对等的才叫还债,人跟人之间不会只是还债这么简单,瞭解前世因果跟这一世的关係,是另外一种体验的层次。」

 

他解释前世对今生如何产生影响,「我们把时间轴缩短,就从你出生到现在来看就好了,你过去做的事情对现在有没有影响?当然有。十岁的我跟现在的我有没有关係?当然有。十岁的我做了什么事情,或是十岁的我遭遇了什么创伤,会影响到这几十年我的很多决定,于是我现在成为这样一个人。」

 

前世只是把时间推到更早之前,前世留下的创伤,会在我们出生之后逐渐发酵,「前世留下的创伤,这辈子只有迹象,只用自己的力量很难解,所以很多人会去寻求精神医生或心灵老师的协助。当我认知了过去,就有办法创造我的未来,比如,我今天被公司辞退,如果不去探究为什么今天公司不要我,同样的问题在下一个工作中就会再次出现,我会遭遇一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探究过去,是因为要更认识自己,而不是为了好奇,如果只是为了好奇、好玩,去追溯前世今生,我就不建议了。」

 

 

定业与不定业 用祈祷种下形塑未来的因子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更多精彩文章,请上魅丽FB

定业与不定业 用祈祷种下形塑未来的因子 | 文章内置图片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