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濒临绝种 老艺人去世、商业接轨不足

   
2017-02-19

文‧叶子申

民间艺术濒临绝种 老艺人去世、商业接轨不足 | 文章内置图片

 

提及庄晏红,很多人并不陌生。她是闽南木偶表演艺术名家、闽南语歌手,也是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传承布袋木偶戏。由她带领的「弘晏庄木偶艺术馆」,早已成为厦门的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在布袋木偶戏表演之余,她也开始投入大量精力,从事厦门民间文艺的挖掘与保护工作,频频为本地的民间艺人发声。


「我从小生长在漳州的民间木偶表演世家,小时候,父亲要养活一大家子以及木偶剧团,各种活都接。」庄晏红说,那时,他们经常要推着板车,沿路一站一站地演出。没有旅馆,大家就在旧戏臺上铺上稻草,将就着睡上一晚。有时入宿乡下的小旅馆,被子一拉开,跳蚤直往身上爬。也是从那时起,她就许下心愿:一定要尊重并保护民间艺人。


2002年,庄晏红调动工作到厦门。从那时起,她就经常下基层,遍寻厦门的民间艺人,瞭解他们的生存情况。庄晏红说,在厦门,闽南歌谣、歌仔戏、高甲戏、南音、民间阵头等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民间文艺面临着「断层、碎片」的状况,很多较边缘的闽南民间艺术,更是濒临绝种与消失,抢救、保护成了当务之急。2005年,庄晏红牵头成立了厦门民间文艺家协会,「目的就是希望保护这些民间艺术」。


成立协会 创新一代文艺復兴


协会成立后,庄晏红成了大忙人,作为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她大事小事都亲自上阵。「很多民间艺人年纪都很大了,资讯又不通畅,很多展览没办法参展,我就帮他们报名,帮他们策划展览。」庄晏红说,有一回,厦门老艺人蔡水况要去福州开会,时间紧,民协无法派车,她干脆自己开车,送他过去。这些年,因为忙于帮扶民间艺人,庄晏红甚至错过了不少参评获奖的机会。但她对此毫不在意。


2008年,在庄晏红的推荐下,厦门民协主动组织、编排海沧区非遗保护单位表演的大型抬阁《大道慈济》,参加中国大陆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结果获得银奖。2009年10月,厦门民协选送厦门非遗漆线雕《九龙球》参加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并成功获奖。2013年,庄晏红亲自上阵,参与组织、编导「集美弄龙阵头」,最终该节目获得中国舞龙展演金奖,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即便做了这么多,但在庄晏红看来,还远远不够。「我希望,未来能号召更多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来关注老一辈民间艺人,让他们重获社会重视,让本土民间文艺进一步传承发展下去」。


(以下为记者专访庄晏红记录)
问:您对厦门民间文艺的现状怎么看?
答:明清以来,厦门就一直是闽南文化的汇集地、传播地,留存了大量的民间故事、闽南歌谣、闽南方言谚语和歇后语、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阵头、民间美术、民间工艺,还有民俗、婚俗活动等。本地的民间文艺种类多样,有属于国际一流、本土优秀的艺术门类,也有濒临失传或已不见的种类。
问:本地民间文艺最活跃、最受社会欢迎的有哪些?
答:南音、木偶戏、高甲戏作为表演类演出最多。高甲戏一年有近200多场的庙戏;南音获评世界遗产,各个南音社长期都有活动;木偶戏也作为旅游演出、会议接待演出。此外,木偶戏作为厦门艺术学校专业,在厦门小学校本课程、学校兴趣班进行了传承推广。这三个闽南民间艺术已成为厦门闽南文化的名片。漆线雕、影塑、珠绣、漆艺作为来厦门必须瞭解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和赠送的礼品,也已名扬海内外。


问:民间工艺有哪些发展存在危机?传承人的现状如何?
答:厦门地区民间工艺的人才以中年骨幹为主,从业的年轻人却很不够。同时,闽南皮影、民俗彩绘、纸扎、花灯、竹编已濒危。莲花褒歌由于没有对歌的原生态环境,除现有50岁左右的歌者外,已无法传承,没有传承人,学习苦待遇差,接班年轻人少。


问:为什么会有人才断层?
答:有一个民间艺人,是做铜板雕的,他曾花了4年多时间,打造了一个「清明上河图」的铜板雕,艺术性很高,却没有市场,至今还生活在贫困线上。看到他的情况,更少人愿意去接班了。
再如戏曲、杂技等领域,人才培养週期长,而且非常艰难,一般必须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练功,唱、念、做、打样样都得练,没有十几年的勤学苦练很难成才。此外,戏曲演员待遇差,家长普遍不愿让孩子学戏,而让孩子来学习戏曲、杂技的大多是城镇、农村家庭,但对他们来说,学费又是沉重的负担,所以艺术学校招生困难,戏剧人才培养堪忧。


问: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如何?有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答: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受地域与方言限制;民间力量极少介入;政府关注与投入远远不够。唿吁政府出臺手工业小微企业政策性补贴。


问:本地民间文艺与商业关係如何?
答:本地民间文艺与商业接轨不多,保护民间文艺应多项措施并举。


问:您觉得,在保护传承民间文艺方面,厦门应该怎么做?
答:首先,抢救本土优秀民间文艺。民间文艺的保护工程,不能只停留在填表造册、收集文字。随着老艺人相继去世,有些民间艺术已不再在民间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民间文艺就逐渐缺乏传承人。建议文化部门掌握各地的重点艺人,有目的地去依靠老艺人带班示范,传授表演技艺。有些艺人年岁已高,可口头指导,尽量去保持其艺术形式的原貌,不让其失传。
第二,建议拨出部分资金,分批对重点专案民间艺人给予一次性艺术补贴。这项措施能让老艺人真切地感受到关心和鼓励,使他们乐意传承、乐意奉献。我们不仅要抢救、收集民间艺术精品,更要培养民间艺术新的传承人。
第三,定期举行本土民间原生态音乐舞蹈展演。通过展演的形式来启动原生态的艺术,从而保护、发现人才,铸造品牌。
第四,鼓励和扶持具有专业能力的艺术家组建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对本土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包装、创新和发展。依靠社会力量,实施厦门的民间文艺保护工程。对外宣传厦门特色文化,打造厦门本土文化品牌。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