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体天堂Tesla 改变世界的决心

   
2014-08-04

硬体天堂Tesla 改变世界的决心 | 文章内置图片

(图片取自网路)

 

如果说 Google、Facebook,是软体工程师趋之若鹜的天堂;Tesla对硬体工程师来说,绝对是不亚于苹果的存在。Tesla引领风潮,不管是电动车设计、成功上市、开放专利,以及成为美国54年来首次汽车类股IPO,都是Tesla的创举。他们究竟如何办到这一切?

 

有物报告跨洋专访在Tesla电池制造部门工作的台湾工程师徐浩哲,感受一下在 Tesla 工作的感觉。

 

加州时间早上8点20分访谈开始。我们立刻理解在Tesla工作有多忙碌;喇叭那端除了传来徐浩哲平稳的声音,还有唿啸而过的车声。(按:莫非开得就是 Tesla?)

 

「我九点要开会,正在开车上班。只有开车时间有空接受访问。」徐浩哲解释。

 

时间宝贵,废话不多说。先请徐浩哲简单自我介绍,他如何从交通大学,一路到加入Tesla。

 

从大学开始硬体创业

硬体天堂Tesla 改变世界的决心 | 文章内置图片

(图片来源:徐浩哲)

 

徐浩哲(以下简称徐):

 

我大一大二在交大念机械。曾经想要转资工系,但觉得资工市场快饱和了,就继续乖乖念硬体。大三那年发现硬体创业正在兴起,所以开始尝试创业。我与朋友一起研发水上除油器 e-Meduse,并参加创业比赛筹备创业基金。我们在 18 个月内拿到十几万,研发出产品,最后把一部份技术转卖给政府退场。

 

在创业过程中,我发现要设计出拿红点设计奖的作品不难,难的是如何便宜的把产品制造出来,贩售到市场上。为了想更了解制造流程,我就到密西根大学唸制造工程。因为密西根大学附近都是车厂,是传统制造业精华所在。

 

在美国读书这段期间也跟密西根大学同学与交大学弟一起创办 BERRY LOGISTICS,研发出Berry Tag产品,可以贴在物流商品上,监测货运物品有没有被摔到。


 

有物报告(以下简称有物):已经连续创业两次了,为什么还想进 Tesla 呢?

 

徐:Berry Tag 上市后,有更多人手进来帮忙,让我有更多时间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于是我决定要到硅谷学习,看台湾看不到的东西。当初我认为要学制造就该找硅谷最强的硬体制造公司 Tesla。我想看 Tesla 如何快速成长,如何把很厉害的设计理念变成产品量产。

 

Tesla 优势:快、自信、给年轻人机会

 

有物:你觉得 Tesla 是如何在电动车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徐:Tesla 的特色就是「快」!当其他公司花很多时间将方案想得尽善尽美,还在纸上谈兵时;Tesla 只要手上方案足够好,约有85分把握就去执行。因此当别人还在想什么是100分的计画时,我们已经在往目标前进。

 

举例来说,如果 Tesla 内部建立一条生产线需要一台全新的机器,我们不会读完所有理论、研究所有报告后才决定是否执行。我们会看机台是否符合生产线需求,以及是否安全。觉得可行就直接试试看。

 

我认为学工程的人都会有一种迷思──等到一切完美才开始动作。但什么是完美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存在,我们必须学着妥协。

 

Tesla 执行力能够这么快,也是因为公司很敢给机会又给钱。例如:部门要买仪器,我传个简讯问经理有没有意见。经理没意见后就直接签给大老闆,公司就下订单买仪器了。他们会认为你的提案,像是买仪器,是以公司未来为出发点,不会怀疑你乱花钱。而且老闆们做决定前都是看长期效益,以公司未来为考量。成本反而不是主要考量。除此之外,老闆们人都很好、思维很正向,让公司内部沟通氛围相当轻松。

 

公司组织结构很扁平,上下沟通很快,也很敢给年轻人机会。组织结构只有五层:从CEO、CTO 下来,就是两个副总,再来是总监还有经理,然后就是一般工程师了。

 

事实上,你只要懂的东西比别人多,就有机会担任更高的职务。公司内有个厂长才三十岁而已。其他高阶主管也很年轻,总监也顶多四十出头。(编按: Tesla 目前员工已超过六千人)

 

最后,我在 Tesla 看到超强大的自信心 – 大家都很有信心Tesla可以把技术做到最好。毕竟这些工程师多是从MIT、史丹佛大学、柏克莱大学之类的名校出来。每个人都超厉害的。

 

Tesla期许自己不只是一间汽车公司,而是间科技公司。Tesla网罗各领域的人才,将近一半以上的员工以前不是从事汽车产业。Tesla总是到各领域最厉害的公司找人,例如物流人才就去亚马逊找,网站设计人才则去苹果挖。

硬体天堂Tesla 改变世界的决心 | 文章内置图片

(图片取自网路)

 

我们相信要创造出厉害的产品,需要跳脱既有的思维,并结合各领域人才。

 

有物:公司内部怎么看待创办人Elon Musk宣布开放专利?

 

徐: 大家没有太惊讶,很正面看待这则新闻。

 

首先,应该说Elon Musk是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写说:「我们不会起诉任何人,除非他是负面使用我们的专利。」所以其实还是有使用限制。不过开放专利的重点是open source的概念,不一定是让其他人用Tesla的专利赚钱。

 

第二是对于开放专利,公司内部根本不担心竞争,我们相信Tesla一定会是成功的那一家公司。

 

第三,Tesla的电动车不完全是靠专利撑起来的,还有制程技术、商业策略等等。

 

有物:讲完企业文化,你觉得Tesla电动车的优势在哪?

 

徐:我觉得Tesla创造出了一种魔法:全新的电动车概念,还有全新的汽车贩卖模式。

 

对大部分人来说,Tesla的电动车就像魔法一样,不用加油就可以开上路,也完全颠覆了对电动车不耐用的印象。这就是品牌价值。Tesla的车子很轻、速度重心很低,开起来跟赛车差不多,加速跟保时捷一样快,是很酷的车。

 

因为我们挪开了引擎,车内空间很大,可以坐下五个大人两个小孩。2013年Tesla Model S被Motor Trend杂志评比为全世界最好的一台车。这项评比除了设计外,也计算撞击测试等安全係数,满屌的。开过Model S后会让你觉得其他车像玩具。

 

大家担心的电动车续航力问题,Tesla电动车现在充一次电可以走480公里,其实已经是美国家户平均每日行驶距离的7.5倍。

 

Tesla行销也迥异于传统车商,而是用网路思维做汽车销售。中间的经销商不见了。Tesla直接从网路面对客户,让客户线上预购。网路销售方式可以压低售价,也能卖到全球市场。不过,特斯拉在美国每个州都还是有实体店面。

 

 

行销的成果,就是我们已经让大家一提到电动车就想到Tesla。

 

有物:Tesla电动车的瓶颈呢?

 

徐:目前Tesla最大的瓶颈就是没办法快速量产。现在订车,要半年后才能拿到车。因此虽然Tesla可以把电动车各项技术优化到最好,但供货速度缓慢反而是必须克服的首要问题。

 

无法快速量产是因为Tesla电动车的概念太新颖,传统的制程无法支援。开发新设备则需要时间。即便我们可以外包整台车大部分的零件,但关键组件市面上没有,还是需要自己制造。而平均每个组件至少要有五台机器制造,所以我们要设计很多制造设备。

硬体天堂Tesla 改变世界的决心 | 文章内置图片

(图片取自网路)

现在很多零件是手工制造,导致电动车售价很贵。Tesla计画一条一条的将生产线自动化,甚至也开始用机器人投入生产线。我们预计今年底到明年初能全面自动化,就可以解决制造速度的问题。


 

有物:在 Tesla 工作至今,有哪些体验是能帮助你未来自己的硬体创业?

 

徐:我还没有一个很完整的答案,但有两个粗略的想法。

 

第一,原来硬体创业可以玩得跟软体公司一样,不是做多少产品卖多少钱而已。像是Google、 Amazon的股票价钱与实际报酬率不成正比,是因为大家期待、支持他们想做的事情。

 

Google venture做的专案也跟赚钱没关係,是想要把人类科技带上一个新境界。我以前做事情可能都是想说开公司开工厂就是要赚钱,现在发现这样的思维无法走到国际市场。

 

第二,整合团队的能力很重要。其实创业要拿到钱不难,但要组织团队实际做出成品比较困难。创业过程非常复杂,环环相扣,一旦产品卖不好就要更改设计,改了设计就要改制造流程,又要考虑专利、制程上的限制。

 

一般传统产业沟通过程很没效率,但Tesla内部沟通都很快速。Tesla设计团队会直接水平的跟制造团队沟通,不需要透过设计与制造部门经理,让设计与制造团队的沟通更快更弹性。

 

之前创业时,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会人多口杂,工程、设计、商管背景的人都不同想法,最后产品四不像。在Tesla,大家会遵循一些既有的讨论模式,很快釐清产品需要呈现的重点,决定后就不会再改了,对跨领域整合比较好。

 

硬体天堂Tesla 改变世界的决心 | 文章内置图片

(图片来源:Tesla)

 

有物:如果想进 Tesla,得是怎么样的人才?

 

徐:很多种吧!如果以我现在待的部门为例,我会说需要足够创新、有分析能力、有沟通能力,还有勤奋努力的人。除了技术要求外,我们部门的人都是动作满快的,可以独自工作也可以跟团队合作。

 

另外Tesla喜欢找创业过的人,他们认为这种人做事比较有逻辑,有独自开发、分析的能力。另外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因为每天都一直在沟通。沟通能力会影响工作效率。

 

最后,勤奋努力(hardworking)真的很重要。虽然加班工作十二小时也常发生,但懂得享受工作中的乐趣才能持续下去。

 

总归一句话,在每天都要产出东西,被名校天才环绕的环境下,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人不多。真的需要够大颗的心脏,没有几把刷子的人是待不住的。

 

这次专访分两次进行,两次都是在徐浩哲开车上班的时间,在台湾的有物团队只好深夜加班专访。在这次专访中,有物也理解为何Tesla能如此成功。当没人敢挑战电动车市场时,Tesla挑战技术极限。在销售策略上,搭配互联网思维线上贩售,打破地理限制。

 

但无论是怎样的技术、策略,真正让Tesla有今日成绩的关键因素,是团队不断挑战、想改变世界的决心。

(本文转载自《有物报告》。作者Angela Chien,一颗在各个学科间漂流的脑袋。)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