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

   
2014-09-07

 

电动车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 | 文章内置图片

(图片取自网路)

 

文・杨婷婷
 

一、性能与价格问题:

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机车时的决策准则,最重视的就是电动机车的性能,尤其是「爬坡性」。电动机车在平地上可以跑得很顺利,但爬坡一向是其恶梦,加上风阻、载重等问题,上坡速度比走路还慢,成为一大问题。

 

价格方面,以一台125c.c.电动机车来说,售价约在新台币五.七万至七万元,今年价格更是大涨近万元,扣掉工业局每年固定补助新台币七千两百元到一万元、各县市环保局另补助两千元至一万元,价格仍是不够亲切。所以推广至今,即使油价直直涨,许多民众仍偏好选择购买一般汽油机车。

 

二、电池续航力不足:

电动车最大的隐忧就是续航力不足,它不像汽油车可以透过加油桶來加油,非常方便,电动車一旦没电,一般的车主是帮不上忙的,只能将车子停在半路等待拖车到来。

 

三、电池更换成本过高:

电池依据不同种類,充放电次數一般而言可重复使用五百到两千次,若每天充电一次,不到三年的时间,电池年限一到就必须更换电池,更换费用高昂也是一般消费者无法承受,虽然已有县市设置交换站更换电池,但仍规模不够,电池交换站距离相间太远,还是可能会发生无电可用窘境。

 

四、充电便利性问题:

对于许多没有停車库的电动車车主来说,充电站不够普及、回家后没有充电的地方是一大困扰,目前虽有环保局编列预算,全额补助社区大厦设立充电座,但这牵扯到建筑法规的修订、电力公司配线必须重新调配等问题,短期内是无法普遍实施的。

 

即便可以使用家用二二○伏电压充电,试想,若车主居住楼层没电梯,每天都得搬着电池上去充电,不但累人且未必可以达到所需要的额定充电功率,又有谁愿意付那么贵的金额买一台「不方便」的机车呢?

 

五、政府角色不够积极:

有电动机车业者曾反应:「国内厂商制造、组装技术已趋成熟,还可以MIT生产电池,发展电动车绝对不是问题,但为何就是推动不起来?台湾电动车、电动机车产业陷入低迷,政府要负最大的责任」!

 

政府虽然在开发上有补助,却徒有政策没有配套,让许多有心开发电动车厂商投入大量经费后,却因为充电站架设密度不够密集,让使用上还有许多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另外,超高功率的电网架设也必须靠政府的大力推动,才有办法购置出完善的环境。

 

电动车成本高,政府补助或奖励资源来自工业局、能源局、环保署、交通部、各县市政府等,不仅来源分散,发放脚步更是不一,直接冲击到销售。「业者已经投入大量成本,但电动车卖不出去,车厂自然血本无归,又如何让电动车产业形成正向循环」?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