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商跃进 台湾厂商何处去

   
2014-11-13

 

中国网商跃进  台湾厂商何处去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从区域走向全球,两岸三地企业正进入新一轮的竞合阶段。

 

 

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所长詹文男统计,光二○一三年,就有一一○家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而除了香港这个主力市场外,美国已经是重量级中资企业的首选挂牌地(约佔七%)。从二○○○年起,登陆美国的中国企业,除了百度、搜狐等知名入口网站外,还包括中国最大的旅游网站携程网、教育集团新东方,以及太阳能领导厂商英利。上述企业,台湾人未必都熟悉,但从产业属性归纳,它们分别代表了「网路商务」与「新能源」、「内需消费」三大趋势族群,都将引领未来一、二十年的产业潮流。

 

 

全球太阳能产业在过去五年景气大起大落,让许多欧洲业者退出市场。然而,中国业者却逆势到美国挂牌。尽管亏损累累,经营绩效逊于台湾同业,但藉着筹资便利,迅速扩大规模,如今中国太阳能板已经拿下全球七成市佔率。

 

 

「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补贴与扶植,却忽略了中国企业愈来愈懂西方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孟杰提醒。

 

 

中国民企,最具份量的产业就属网路商务。除了腾讯外,中国的网路巨头陆续在美国资本市场亮相。

 

 

 

网商,中国民企的主力部队

 

 

根据此次调查,纯网商企业包括B2C的唯品会、噹噹网,入口网站百度、网易、搜狐,网路旅游龙头携程网,以及界线模煳、几乎无所不包的腾讯。

 

 

此外,阿里巴巴也将转到美国挂牌,且缔造史上最大筹资金额。

 

 

中国网路八巨头赚的是人民币商机,为何还千里迢迢到海外上市?

 

 

「网路天生就是全球化,而到海外挂牌,也一定会想到未来的潜在客户在哪里?」(香港)汉华专业服务集团董事邵启昌提醒。

 

 

和千大整体总营收平均成长率十六.四%相比,只有网易低于平均值,其余都大幅超越。而二○○八年才成立,一二年到美国挂牌上市,以名牌折扣特卖,专攻二、三线城市的唯品会,更是呈现年营收倍数成长的惊人态势。

 

 

 

台湾企业如何跨越规模天险

 

今年两岸三地一千大调查,台湾企业入榜家数持续衰退。从去年首度跌破「两百」(一八五家)大关,跌落到一五八家。即便是剔除今年首度纳入排名的美国上市(中资)企业(共二十家),台企入榜家数仍是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

 

 

从一三到一四年,新挂牌的入榜中资企业达十七家,其中十四家初试啼声,就轻易挤进本次排名的前七百大。相较之下,去年排行在七百名之后的台湾企业,到了今年却有二十七家惨遭退出榜外。由于两岸经济量体悬殊,台湾企业必须思考更多元的成长策略,以免时间成了催化彼此规模差距的不利因素。

 

 

购併,对于多数台湾企业来说,恐怕还是过分冒进的选择。但只要检视榜单,则可发现,无论是电子业的鸿海(第五名)、台积电(第五十四名)、大联大(第八十七名)、联发科(第二六八名),传产的台泥(第三○七名)、亚泥(第四五五名),金融业的富邦金(第九十九名)、中信金(第二八二名),都是藉购併成长的茁壮范例。

 

 

中国企业不断挂牌筹资,储存银弹攻城掠地;而台湾上市公司却反其道减资,把资金退还股东,这难道不是台湾企业「小确幸」背后的隐忧?

 

 

当然,规模不代表竞争力。如何让优异的管理能力与规模优势相辅相成,则是另一课题。

 

 

这也是金管会主委曾铭宗为金融业进军「亚洲盃」敲锣开道的原因。

 

 

 

规模、管理、创新铁三角

 

代工优势还是台湾强项,并未走到尽头,但需要转型。鸿海的垂直整合策略佈局,其实是代工产业升级的新商业模式摸索。

 

 

一张椅子,必须三只脚才能站得稳。拥有规模与管理之后,第三只脚就是「创新」。这也是为何郭台铭会喊出「拿Google录取书来鸿海,薪水给三倍」的原因。

 

 

研发支出比例偏低,始终是台湾企业的普遍现象。例如,台湾企业挤进榜内前三百名的龙头企业,依序只有联发科(第二六八名,研发支出一八.七%)、联电(第二九一名,一○.一%)、台积电(第五十四名,八.一%)、台达电(第二○一名,六.四%)与宏达电(第一八二名,六.二%)在研发支出比超过五%的水平。

 

 

进一步分析,除了宏达电外,上述四家「高研发支出比」的企业全都缔造年获利率两位数的佳绩。即便是台达电的年营收成长率只有三%,和电子五哥一样有产业成熟的饱和现象,但仍能靠着较高的研发支出,创下一○%的获利率佳绩。

 

 

研发龙头的联发科特别值得一提。根据中华徵信所的统计,联发科过去五年的研发经费将近一二○○亿,竟超过一二年合併营收的九九三亿,让联发科就算曾经遭遇一一年业绩衰退的打击,之后仍然能弹得更高。

 

 

「究竟是买宏达电、还是买小米机比较爱台?」詹文男抛出大哉问,从品牌来看,很多人都会说宏达电,但「现在很多中国手机,都已经是联发科Inside啊。」

 

 

范有伟因此唿吁,台湾企业除了冲规模之外,必须腾笼换鸟,从成本控制的思惟转向附加价值的提升。

 

 

 

消费服务业 是台湾小金鸡

 

规模与创新,相辅相成。范有伟便举例,创新需要人才,同样是百分之一的研发人才比例,大企业的人才总数就比中小企业充实很多,这也是为何联发科合併晨星的背后考量之一。

 

 

放眼未来,台湾近来热衷的消费服务业走出去,有无可能成为台湾下一波产业竞争力的储备梯队?

 

 

看看此次榜单的新面孔,除了携程网外,还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第九二三名)。龙永雄解读,「这代表了,旅游、医疗、教育、养老,都是中国经济成长放缓时,推动城镇化的新商机。」

 

 

巴克莱亚洲区经济学家梁伟豪也同意,「十二五后,中国的消费趋势不再是消费总量的增加,而是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升级。」

 

 

人在香港的邵启昌更强调,「服务业在中国永远有机会,中国消费者对食安要求愈来愈高,对境外食品更信赖,」近年陆客疯狂到香港购买药品、食品的现象,说明了一切。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