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牌大动作 Fitbit如何对抗苹果

   
2015-05-29

小品牌大动作 Fitbit如何对抗苹果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Fitbit成立于2007年10月,总部位于旧金山,由James Park和Eric Friedman联合创办,Park担任该公司CEO,Friedman担任CTO。目前该公司拥有579名员工,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分公司,其中国分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已经过5轮融资,共获得了8300多万美元的资金。

 

 

截至2015年3月31日,Fitbit售出了超过2080万只装置。在过去4年,其销量、营收都呈至少200%的高度成长状态,并且在从去年开始转亏为盈。2011—2014年间净利润(净亏损)分别达到净亏损430万美元、净亏损420万美元、净亏损5160万美元和 净利润 1.318亿美元;而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分别为净亏损400万美元、净亏损240万美元、净利润 7900万美元和 净利润 1.91亿美元。

 

 

很难相信这是一家可穿戴品牌取得的销售成绩。虽然可穿戴从热炒概念到现在已经四五年了,但迄今缺乏「热销品」,缺乏被称为「must to have」或「杀手级」的功能或应用。Fitbit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或许连涉及可穿戴领域的大厂牌如三星、微软、谷歌甚至是苹果都要羡慕,何况是那些新创品牌。

 

 

Fitbit是最早进入可穿戴领域的新创品牌之一,和Nike+、Jawbone、Pebble几乎是前后脚(Nike+后来退出智慧手环硬体市场,专注运动应用程式的开发)。而它的市场表现最佳。根据NPD Group的统计数据,2014年Fitbit装置按照美元计算佔据了健身活动追踪器市场68%的比例,比2013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无论是Jawbone、还是稍晚一步的Garmin、Misfit等品牌的市场佔有率,均受到了Fitbit挤压。

 

 

这跟Fitbit丰富的产品组合有一定的关係,它目前在售或即将发售的产品包括了我们开头提及的除了Force之外的新老产品,价格涵盖了60—250美元的市场。相比较而言,Jawbone、Misfit这些新兴品牌的产品却相对单一。

 

 

从CES 2013上推出Flex开始,Fitbit开启了自己的智慧手环模式,2013年10月份推出了第二代智慧手环Force,2014年年底推出了Charge和Charge HR智慧手环,这种产品发布节奏保证了使用者有固定的期待。

 

 

通过这些具体的比较,你可以看到,全平台支援对于一个品牌的塑造和普及,尤其是发展前期多么重要,它可以让一个品牌从小众走向流行,并帮助这一领域增强关注度。

 

自从Apple Watch上市,将人们的关注度聚焦到智慧手錶上,而智慧手錶和智慧手环的功能重叠度很高,并且人机交互性更强,这对包括Fitbit在内的可穿戴新兴品牌显然更具威胁。虽然Fitbit顺势推出了Surge,但是由于并未全面上市,市场表现还有待考证。

 

 

同时,在中国市场,本土品牌对Fitbit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比如华为、小米、中兴、OPPO等,无论是在价格和在地化方面都要更具优势,尤其前两者。而在可穿戴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市场,而中国市场对于Fitbi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其积极佈局中国,全线品牌铺货中国市场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在在地化经营方面,它还存在一些障碍。

 

 

目前还无法进一步得知Fitbit的具体上市时间和估值,它在健身追踪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Jawbone去年曾寻求80亿美元估值,不过后来不了了之。那么,Fitbit能成为下一个80亿美元的公司,甚至成为百亿美元的公司吗?

 

 

不管估值多少,它有可能成为首个正式上市的可穿戴品牌,也给其它可穿戴新创品牌带来了希望,但也制造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和入市门槛。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