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歷史与文化作成的美食-伊斯兰+印尼

   
2015-10-20

拥有各种地理环境以及交错的殖民歷史,使得印尼文化容纳百川,变化万千。由以食物特别纷杂多元。而食物,也是最能体验这里的多元民族和文化。

 

用歷史与文化作成的美食-伊斯兰+印尼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晚上七点,整条街瀰漫各种香料的味道,两旁的沙嗲烧烤小摊、饭馆,让路过的行人飢肠辘辘;这条热闹滚滚的雅加达沙璜大街(Sabang),有种熟悉的亲切感,就像台湾的夜市。

 

「印尼受阿拉伯、印度、荷兰、中国等文化影响,从印尼饮食,最能体验印尼的多元民族和文化,」熟门熟路走在沙璜街上,印尼通讯社《安卡拉》记者马丽亚热心的一一介绍,就像印尼人总认为,「体验印尼食物,就是体验印尼。」

 

用歷史与文化作成的美食-伊斯兰+印尼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我们今夜拜访的第一家餐厅,是位于街上苏拉威西人开的自助餐馆「Woku Belangan」。炸到金黄的半椭圆麵包「Panada」外观相当吸睛,内馅包洋葱、辣味鲔鱼,无论口味或外观都很西式。

 

这道Panada,来自于印尼第四大岛「苏拉威西」北部城市美娜多(Manado)的平民食物,而且要从百年前开始说起。当时葡萄牙人来到北苏拉威西,为港湾苏丹王建造商船,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下,易保存的Empanada西葡式炸麵包文化,也留下成为在地的米纳哈沙族(Minahasa)的平民小吃。

 

接着来到十七世纪,荷属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经济殖民,包括台湾、中国、印尼,都是海上贸易运输到荷兰的重要据点。荷兰人在印尼中爪哇的三宝陇大举建设,这座荷兰殖民年代印尼的重要港口,将当时印尼种植的糖、茶、咖啡,运到欧洲家庭中的食品柜。

 

用歷史与文化作成的美食-伊斯兰+印尼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殖民,亚欧饮食的混合风正在印荷两地人民的味蕾上悄悄生根。不只在印尼是平民小吃,在荷兰街上的小吃摊上,热腾腾、油酥酥的润饼捲,在天寒地冻的冬天,特别受欢迎。

 

而这类「印西合璧」的印尼小吃,来自中爪哇三宝陇(Semarang)的「荷兰润饼」(Loempia)为代表。将裹上蛋汁的润饼捲放进油锅炸,内馅有马铃薯泥、豆芽菜、胡萝蔔丝等,一条炸润饼捲背后,揉合了印尼福建华人、荷兰殖民的多元文化。

 

用歷史与文化作成的美食-伊斯兰+印尼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街尾,印尼连锁巴东菜馆「Garuda」,大片玻璃窗内,菜盘堆得高高的。墙上写着雅加达大街小巷常看到的「Nasi Pandang」字牌,意思是「巴东菜」。进到巴东菜馆才坐定,菜都还没点,服务生就像特技表演般,双臂叠满熟食菜盘,咖哩鱼、辣椒炸蛋、辣豆,摆满全桌。

 

巴东菜当中最知名的,就是「巴东牛肉」,近年还获选CNN全球五十大美食第一名,成为印尼菜的代名词。印尼穆斯林过年前有一个月的斋戒期,直到除夕当天开斋,就会准备像巴东牛肉一样丰盛的料理来庆祝。巴东人很多都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在巴东菜馆最道地的吃法,是用右手从菜盘取菜,佐着白米饭吃。

 

受到伊斯兰、印度香料文化的影响,来到当地的巴东菜有别于传统,口味比较辛辣。像是这盘外观看起来黝黑的巴东牛肉,就是放入辛香料、椰奶熬煮超过四小时而成,其化在舌尖上的味道,像极了台湾牛肉干。

 

巴东菜馆和巴东牛肉,皆源自西苏门答腊省会巴东,由善于经商致富、具有冒险精神的苏门答腊商人,把巴东菜馆的独特经营模式-每盘菜吃多少算多少,传遍全印尼,甚至在穆斯林人口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带动流行,可谓经济实惠。

 

高唿復兴「海洋王国」的荣光,这个由一万七千多座海岛组成的国度,岛上存在着上百种民族,并各自发展出复杂方言和文化,就算是三百多年前强势的荷兰人到这块土地经济殖民,也没能抹去印尼的多元性。

 

 

 



文章来源:天下杂志-伊斯兰+荷兰 多元混搭​

相关新闻看更多:气候变迁 印尼将消失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