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张志东:PC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2016-06-10

腾讯张志东:PC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利用小聪明各种加塞,是一种缺乏敬畏心的表现。腾讯也有不少产品有这个问题,还是PC时代的思维。

 

PC时代存在先行者红利。PC用户选择的成本较高,用户容忍度较高。一个产品做的不那么好,只要生硬嫁接在流量门户上,还是可以享受红利期,四大门户都是PC时代先行红利的受益者。在PC时代,当时有业界人士描述腾讯「插根扁担也开花」,一方面是说腾讯有一个比较好的流量平臺,另一方面也是讽刺,讽刺鹅厂一些体验不够好的产品,靠红利来存活。

 

但PC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时代早已改变。公司内部也有「兄弟帮一下」的常见思维,这跟茶餐厅搭售也有同样的思维。这种思维在移动时代是难以持久的。在移动时代,如果你不够克制和敬畏,自然有比你克制、比你更用心的新产品会出现,移动时代的用户选择能力大大提高了。

 

小龙有句话讲的很好,「让商业存在无形之中」,我很认同。好产品和好商业,并不是靠不停的派传单、不停地去干扰顾客,来向他销售东西,这是一个不太愉快的理念。好的产品是在很自然的接触点里,通过优雅的服务体验来打动使用者,让用户心甘情愿的告诉朋友,让用户来做口碑代言人。这是社交类产品最重要的地方。致力于在自然接触点上感动用户,而不是勤快的各种搭售、各种拉,这是两个不同的用力的方向。

 

 

腾讯张志东:PC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不克制的表现之一:勤奋的打扰

很多团队很勤奋,很努力,但勤奋的不合时宜,我称之为勤快的打扰。这是在大、中型企业里最容易出现,鹅厂也不例外。一方面,团队觉得自己超敬业,特别努力给产品推销,让顾客更多的消费;加班加点去策划和运营各种活动,团队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用心。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服务却经常被使用者骂。这个时候团队应该反思一下,勤快是不是用错了地方。

 

最近看到乐问上有同事吐槽,QQ会员发佈了一个「你有个iPad还未领取」的行销消息。这个消息下发文案很吸引人眼球,而使用者进入活动页面后需要参与活动才有可能获得iPad,让用户气恼。当天看到同事们吐槽,SNG也通报批评了会员的行销团队。

 

这是一种「勤快的打扰」的常见案例。但是这样的勤奋,越勤奋伤害越大。这种勤快会造成团队内外认知产生极大的反差,一方面会让团队内部自以为是,产品获得短期的点击数字、收入,表面看起来很敬业;另一方面,每个顾客心里其实都有自己的一桿秤,顾客自然会感知到哪些产品可以作为他长期信任的朋友,哪些产品不是。这样的东东,很难量化,表面好看的数字不一定是有长期价值,好看的数字也会骗人。

 

产品的出发原点,应该是更优雅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让团队短期考核利益最大化。以用户皱眉头不开心换取的利益,就等于在透支产品的信用。透支行为自然是无法持久的。从做人来打比方,如果有一个朋友三天两头找你推销保险,反復强调这是为你好,你就会觉得这个朋友好讨厌,不会把他当做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我们很多产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断定这个事情对用户有多么的重要,通过各种小聪明打扰用户,引起用户的关注。其实用户只是「被重要了」。

 

 

腾讯张志东:PC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不克制之二: 贪心的加法

我和鹅厂不少的产品团队有过切磋,贪心的加法是一些团队的致命硬伤。产品团队的主将或者部门负责人,不够坚定,看到业界有产品冒起,不想丢机会,就在自己的产品上,很勤奋的叠加这个功能,叠加那个功能,团队很勤奋也很努力,见缝插针的插入各种功能。

 

比如,几个门户新闻APP,头两年还是很清爽,后来大家的频道越加越多,频道里还不断添加垂直化的功能,订阅,视频,买车,买房,什么的都往上加。鹅厂的新闻App也不能免俗,这其实还是PC时代贪多的门户思维,后果就是精力没有花在最核心的点上,必然稀释了产品本身的核心气质,损失用户的信任。

 

每个产品,均有自己的边界,一个产品应对一个核心诉求,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有的产品团队因为歷史上有大的收入,或者大的用户量,就觉得自己牛气。对产品的核心理念和使用者的感受,缺乏敬畏心,以为有资金有团队,叠加功能就是他们团队的狼性进取。在业界,有不少公司的产品也有存在同样的问题。

 

面对真实的世界,产品人不应该那么自恋。即使有用户量、有资本、有团队、有IP、有收入,也并不代表你很牛,那只是一些辅助的元素而已,并不值得骄傲。贪心的加法,本质上就是违背产品的核心诉求,违背人性自然的规律,再多资源,也必然会失败。对一个产品的方向和边界,产品人是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敬畏心。团队能否聚焦在一个核心场景上,能否优雅的和穿透性的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这些才是产品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腾讯张志东:PC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不克制之三: 猴子掰玉米

还曾经遇到一些产品团队,产品领军人的思考深度不够,对产品的方向和路径,缺乏自信。他们会出现反復的大幅度的改变产品方向。每个版本都是大变样,方向一会向东,一会向西。团队是很勤奋,加班加点,可惜战斗力也是极大浪费,就像是猴子掰玉米,浪费了团队的时间和生命。

 

互联网的产品在反覆运算过程中,团队通过必要的试验,通过必要的求证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像猴子掰玉米那样,一个版本是玉米,下一个版本变成桃子,再下一个版本变成西瓜,这就是产品领军人的思考深度不足,根本没有思考清楚要解决啥问题,被各种概念牵着鼻子走,把团队带到沟里去。

 

资讯来源:虎嗅网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