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微型创业与创业差异

   
2016-10-03

专访高琳文教机构 侯秉忠执行长/青创总会创业顾问


侯秉忠曾担任永丰余集团永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长、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管理处经理、优美股份有限公司财会管理处处长及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会计部副理等职,除了有多年实务工作经验外,也担任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创业谘询服务计画、创业圆梦计画、微型及个人事业支援与辅导计画、劳动部微型创业凤凰贷款计画等政府资源之创业顾问,辅导经验相当丰富。

 

你不可不知的微型创业与创业差异 | 文章内置图片
(图/取自网路)

 

微型创业 经济的隐形推手


臺湾人疯创业,根据《全球创业观察》2015年调查数据指出,臺湾每100人中,就有7.3人正在创业;而在未来3年中想要创业的民众比例也高达26.1%,这代表在臺湾尚未参与创业活动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均期待能够投入创业活动,可见创业在臺湾一直都是很热门的话题与职涯选项。此外,根据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最新统计,中小企业占臺湾企业家数的97.69%,就业人口有78%以上的比例受雇于中小企业;在我国工商普查资料中也显示,微型企业比重高达79%,「即使是大企业,草创期也是从微小开始。」侯秉忠说,「虽然微型企业受关注的程度远逊于中大型企业,但我们要认知到,我国经济成长及就业市场的发展,还是要仰赖微型企业的成长情况。」目前臺湾相关产业政策发展方向还是以中小企业、大企业为主,但占了我国企业家数将近8成的微型企业,受到的关注仍是不够的。



侯秉忠观察到微型创业在臺湾歷年的基本样貌及转变。「微型创业」最早是来自于劳动部的微型创业凤凰贷款计画,它特别针对社会中的弱势族群,举例来说女性或中高龄的民众,提供资金面支援以及辅导协助措施。因此微型创业在过去除了作为失业者寻求二次就业的管道之外,也提供弱势族群一个改变命运的谋生机会,增加社会流动来创造更平等的未来。而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青年的薪资所得偏低,加上自我抱负难以实现,以及网路科技的发达...激励许多年轻人纷纷转念创业当老闆,年轻族群投入微型创业的比例也增加许多。但不论创业者的年龄层如何转变,微型创业者的个人资源往往都是最贫乏的。



微型创业缺乏资源 餐饮、流通业等投入者众


我国微型创业资源少,侯秉忠认为主因来自于创业者单打独斗,加上多数为谋生型创业,造就他们在资金、人力、技术等层面的相对弱势,使得在草创初期通常无法跨入一个大市场,往往选择进入技术、资金等门槛要求低、经营模式为B to C的民生产业,例如餐饮业、流通业等,这个部分亦可从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创业谘询服务的统计数字看出端倪,申请创业谘询服务的民众多为餐饮服务业;由于这几个产业较易上手的特性,加上差异化低,在臺湾人热衷自己当老闆的创业热潮下,使得市场竞争日渐趋烈,往往容易流于恶性竞争,也为臺湾未来的创业市场埋下隐忧。


企业大多从微小开始,因此臺湾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很大的部分会落在微型企业身上;比如说微型创业让创业者拥有「试误」的机会,可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市场验证,造就许多创新与创意的点子。「但因我国微型企业的现况,多数为B to C的经营模式,太多企业都在贩售同质性的产品或服务,使得升级扩大的可能极低。」侯秉忠认为,政府应该在微型创业的政策上帮助创业者提升「质」的能量,而非提升创业者的「量」。而这个质就取于创业者的创业初衷。


创业有成与失败往往仅一线之隔;创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众多因素的交集方能成功,但往往发生一个错误,创业就失败了。侯秉忠从过去的辅导经验观察到,微型创业的成败主因都在于「人才」。「微型企业要成长,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创业者的创业初衷。」侯秉忠认为,创业视野不够,会侷限企业的发展,因为「为什么创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也关乎了企业的质。微型企业要转骨成为中小企业,需要经过一些关卡,首先就是如何去吸引企业所需的人才;其次是资金如何运用、控管;最后则是如何创新,创造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唯有透过创新方有机会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知名度,才能招募到更多的人才、提升技术,而资金运用搭配得宜,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然而,许多微型企业停留现状,往往都是因为负责人「校长兼撞钟」、分身乏术,无法去思考创新、与时俱进,加上创业者本身的背景通常都是掌握产品/服务的技术背景、或是掌握客户的业务背景为主,真正具备财会、管理背景的专业则寥寥可数,因此往往只想着如何赚钱,但对于企业的营运、如何取得资金等等知识贫瘠,必须从头摸索。因此侯秉忠建议,民众投入创业之前,应该要有以下几个认知:

 

你不可不知的微型创业与创业差异 | 文章内置图片


创业动机

有些人的创业动机是自己当老闆很自由,不需要看老闆脸色,但这点是大错特错;创业比就业辛苦,就业只需要看老闆脸色,自己创业就要看客户、供应商等更多人的脸色,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更多。许多微型创业者眼光放得不够远,初期准备太少,因此容易失败。若有创业想法,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将自己的创业计画写下来,让自己更加清楚创业动机与目标,作为未来事业发展的蓝图;正向的动机想法,会自动引导创业者走上正确的道路,带领事业长长久久。

从自己有兴趣、擅长的领域下手

如果要创业,应该从自我生活周遭及过去的工作经验找寻创业灵感,选择自己有兴趣或有能力的事情;而有能力又优于有兴趣,毕竟没有能力要花很多时间学习,相对地若从擅长的领域着手,找到创业机会;隔行如隔山,但若没有相关经验的话也不要丧气,创业者至少要进入想投入经营的产业歷练两三年,了解该行业的趋势与生态,才能提高成功机率。即使是以最多人选择的餐厅来说,光是前臺、后臺的管理、现金收支如何平衡、如何採购、如何提升来客数、客单价如何提高、菜单如何设计、如何增加顾客满意度及回流率等,要学习的事物就相当多。有些民众会有盲点,认为自家产品服务优秀就一定会赚钱,但并不是只有产品好吃就好,管理的良窳,才是餐厅赚钱的关键因子,毫无经验的投入,就如同无头苍蝇乱窜,很快就会把钱烧光,败下阵来。

创业先备知识

前面提到经验是创业很重要的因素,创业相关知识也是相当重要;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最常发问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多少资金?」以及「什么样的组织型态才适合我?」这些没有想法的创业者都直接请会计师或记帐士处理,接下来又因为自有资金少,不想提供存款证明、办理会计师签证,所以就将资本额设在24万元以下,以最少的资本设立行号,结果未来向银行申请借贷,往往无法顺利取得资金,没有钱创造更好的薪资福利,就没有办法招聘优质人才来进行研发创新,这些都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因此民众在选择组织型态时,应该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前提来判断组织型态,绝非规模小就是申请行号,假设这个事业体现在或未来会有许多股东来参与,就建议直接申请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股份多的就当老大,因为一般行号合伙的概念是以契约进行规范,因此决策时须要获得合伙人同意,但万一股东意见不合、人多嘴杂呢?」


先备知识不足的悲剧,也常见于合伙创业衍生的问题:许多人在初期创业都不太会计较,后期就容易发生许多纷争,没赚钱的公司吵得兇、赚钱的公司吵得更兇,往往在过程中企业没获利反而受到更多伤害,甚至造成倒闭。人跟人之间的沟通、想法都不尽相同,因此合伙创业之前,务必把合作以后将要涉及到的资金、分配、分红等一系列的问题,透过白纸黑字认可并按此协议执行。


因此,为了避免初期知识不足产生悲剧,创业者一定要额外进修,亦可运用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的「中小企业网路大学校」产、销、人、发、财等多元课程,让创业者弹性选择,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良好的资金规划


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则是万万不能。许多民众都误会创业的第一桶金可直接向银行申贷,但实际上银行提供创业贷款,最需要确认的是民众是否已经成立事业,是否为事业体负责人或出资人,最佳的情况还需要提供企业的营收及获利情况。但自己若没有第一桶金就没有后续的可能,因此民众创业前最好先结合专业取得第一桶金,若对这个产业不熟悉,那就真的去做,边存钱边学习。这样的基本功很重要,并不是说企业规模微小,就赶快投入去赚钱。


很多公司不是因为没赚钱倒闭,而是资金週转不灵的缘故;即使微型企业为小本经营,大部分都是收现,在资金调度上没太大问题,但问题都出现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许多事业成功来得突然,阿舍干麵就是知名例子,它本来是小小的家庭代工厂,在网路爆红后接到许多订单,但因管理知识不足,酱料包变质造成退货潮,但因资金都投入在新厂建设上,无法筹措出消费者的货款退费,以致初期就将部分股权卖给微风集团,加上漏开发票逃漏税遭检举,欠税及罚金超过千万,最后即因週转不灵,经营权全盘让出。


微型企业一定要谨记,如果向银行借贷,银行会希望看到事业体的营收,但如果无法证明营收,就很难借到更多或根本借不到,「哪怕发票开不出去,也要想办法留下交易纪录。」此外,公帐与私帐一定要分明,虽然许多企业主并不在意,但结果是赚是赔看不出来;还有一些例子是为了节税,有些企业还会将报表以赔钱方式呈现,结果一旦要和银行往来,就很难借到资金。


一个事业体的成功关键是在一开始投入的阶段,创业者一定要知道如何创造出公司未来成长的条件,因此创业前要先釐清自己的创业动机,选择有兴趣且擅长的行业,并撰写创业计画书,了解经营的事业体情况,才能搞清楚要花多少钱,并积极学习相关创业知能,准备好第一桶金再投入创业,才能提高成功机率。


许多技术或业务出身的创业者,自我信心十足,一开始过于乐观轻估创业成本与风险,但疏忽企业一开门后样样要花钱,即使业主本身能力高超,但第一桶金准备不足,很快就必须面对恼人的资金问题,使得让业者本身业务或技术的能力遭受限制。

从创新所需的成本思考

 

侯秉忠建议,准备创业时要反问自己:「如何做这件事才会成功?怎么做才能与对手有差异?需要多少钱来做这件事?」有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想法,往往限制住创新的可能,将事业体的闪亮点抹灭,使得创业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功。


「臺湾微型企业现阶段应该着重在流程创新、或经营模式的创新,也就说卖产品不一定是卖创新的产品,而是贩售背后的服务,唯有透过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才能创造出口碑行销,而这个创新就要从客户的需求去发想;创业有风险,投入前请务必有所准备。」

 

资讯来源:青创会讯105年第三季刊载

【101创业大小事/整理报导】

 

-------------------------------------------------------

文章内容若有侵权疑虑,请来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观点,来源于网际网路及其他网路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讯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版 Copyright © 101多媒体科技事业群 All Rights Reserved.